首页 > 明国万历 > 第六十二章 去了

我的书架

第六十二章 去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皇帝竟然不分青红皂白,如此污蔑大臣,岂有此理。”

  南京官员,纷纷气急。

  余懋学满脸血迹,双眼紧闭,被同僚们抬去救治。

  留下的人怒发冲冠,感同身受,上前围住了太监和锦衣卫们,不让他们走。

  其中挤出来一名年轻御史,当场揪住传旨太监。

  喝问,“是谁在皇上面前污蔑给事中?”

  太监什么时候见过这等场景,在京城,大臣们对自己都是客气的。

  众怒难任,本来言官们就不好惹,小太监吓得讨扰。

  这道斥令,在南京传开,引起了轰动。

  朱翊钧一时不察,犯了大错。

  余懋学还真是个清官。

  不光官场上的名声极好,民间也是如此。

  特别是在徽州歙县,休宁,婺源等县,那更是百姓心中毫无疑问的好官。

  六部,六科,诸寺诸司,乃至全国各地。

  因为太了解大明官员的德行,朱翊钧因为事急,也没有时间派人先去打探余懋学的为人。

  从奏疏上看,每个上奏疏的都是好官。

  南京官员失仪,围攻太监锦衣卫的事情很快就传回了京城,朱翊钧命太监们翻出余懋学往日的奏疏。

  和其他奏疏并没有区别,都是那些个话。

  实在是不知道此人为何有这么大的能量,既然有这么多官员上疏谏言皇帝行事不妥。

  虽然自己做错了事,倒是个机会。

  “把这幅字条送去先生。”

  朱翊钧写好后,交给了太监。

  张府的宅邸是新扩充的。

  本来只打算小小修葺,结果同乡们太过热情,楚商们一人出一点,张居正碍不过面子。

  结果府邸越修越大,最后大变动,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一倍不止。原来的邻居们也愿意卖这个好,又是好大的一些人情。

  张居正躺在床上,咳嗽不止。

  人太忧虑了,免疫力就会下降,免疫力下降,自身携带的细菌就会趁虚而入。

  “父亲,儿先前说的话,惹父亲伤心了,儿不孝。”

  张敬修跪在病床前,一脸的惭愧。

  他至今都以为,父亲是被他气病的,自视甚高没想到另有旁人。

  “唉。”

  听到病床上父亲出来的叹息声,张敬修内心深感郁闷,父亲往日不是这么小气的人呀。

  自己都跪下认错了,还不肯原谅自己。

  此时,管事跑了进来,皇帝差太监来了。

  张居正打起精神去了正堂,太监恭敬的把纸条递交给张居正。

  “师傅不在,弟子做错了事,师傅快来救徒儿。”

  “噗嗤。”

  张居正被朱翊钧的俏皮话气笑了。

  内心也终于气平了。

  以史为鉴,有哪位皇帝能如此信任,如此亲昵元辅呢!

  也罢。

  “朝中最近发生了何事?”

  太监把皇帝呵斥余懋学的事情告诉了张居正,听到余懋学的名字,张居正心里“咯噔”一下。

  “逆徒坏事!”

  靠着厂卫监督天下,皇帝虽小,却掌握了太多大臣的不堪之事,犯了经验上的错误。

  把余懋学也当做了一丘之貉。

  张居正知道自己不能等了,休养了一日就去了内阁。

  也不理同僚的目光,他直接翻出余懋学以前的折子。

  余懋学无疑是反对考成法的,张居正明白余懋学的想法,和其他反对考成法的人不同。

  余懋学是出于怜悯百姓,担忧朝廷急切之心才反对考成法的。

  但是既然走上了对立的道路,皇帝也大意出招,作为师父,张居正也只能将错就错。

  翻了余懋学的老账,再以考成为由罢职,公告朝堂。

  简单粗暴,但是有理可依。

  以内阁名义重新补发。

  “张公,恐朝堂不满啊。”张四维看到张居正的手笔,劝慰道。

  张居正坚持己见。

  张四维虽然也是内阁阁老,但是如今内阁和以前的形势不同,张居正才是说一不二的。

  言官曹大埜早先因为弹劾高拱,贬逐外地,被张居正调回了京城。

  他忧心忡忡的去了张府。

  “公,太过了。”

  连自己的亲信都反对自己,张居正是没有想到的。

  曹大埜怕张居正误会,开始辩解。

  “余懋学乃正派之人,名气大,如此责罚实在是不公,对考成法不满的官员,肯定会以此弹劾公的。”

  见张居正不说话,又出言建议。

  “应先恢复其原职,同时派人去南京,说服余懋学不要在带头反对考成法,如此才是上策。”

  “如今形势,犹如两军对垒,针锋相对,岂有退让之理。”张居正否决了曹大埜的建议。

  曹大埜摇摇头。

  张公太刚愎自用了,恐会吃大亏。

  吏部收到公文,侍郎王篆看到内阁张居正的票拟,不敢照发。

  曹大埜,王篆都是自己的亲信,向来以自己唯首是瞻。

  张居正不以为意,强行把公文推行下去。

  公文到了南京。

  病中,余懋学笑了。

  张居正出手,还是如以往那么刁钻。高阁老立书,书中还真没有说错此人。

  叹了口气。

  余懋学两眼流泪。

  自己一生忠君体民,竭诚国事,想不到临了临了,落了个这种境地,实在是被小皇帝的圣旨伤透了心。

  “罢了。”

  在一个黎明,余懋学带上家中的老仆,赶着一架驴车出了南京。

  “阿福。”

  “老爷。”

  “你我虽为主仆,实则同族,论辈分我得称呼你一声叔。”

  “不敢嘞,老爷。”

  “本想跟你大儿安排份差事,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如今却是再也没有了,对不住咯。”

  “老爷是好官哩。”

  两个老人,一辆驴车,出了南京城,再也没了踪影。

  ……

  “余大人走了。”

  等南京六科给事中等言官们知道这个信息,已经是第二日,如今是怎么也不可能追上了。

  “余大人实在是呆板,如何就轻易一走了之呢。”

  有言官埋怨,如今确是形势大好,百官同仇敌忾,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时机了。

  “唉,余大人可惜了啊,这么好的官儿……”有年龄大的官员,一脸同情。

  “哈哈哈。”

  突然一个官员大笑起来。

  “我随余大人去矣。”

  竟然当场脱下官帽官服官靴,只穿内衬就离开了。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