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再启风华 > 第135章 定国是诏

我的书架

第135章 定国是诏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明史.正统实录》“正统四年末,帝下诏曰:诸臣工兢兢业业,共理庶政,方有天下之大治,吏治之清明,万夷之宾服,此天地之德降治世于朕躬,朕躬德薄,岂有独受之理?故上禀社稷祖宗,天下与朕当共享天地之德,特许给假十五日,允各部衙三十封印,正月十五开印,同享天伦,共游富贵。”
正统四年腊月二十九日,一道诏书从内阁飞向了天下各处。
正统皇帝正式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春节十五日长假。
自开国以来大明官员全年只有三天假期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当然,十八天的假期比起前朝来说也不算多。
可是也不用只有三天了,这起码也是一个进步不是。
就这样在众官员歌功颂德声中,日子飞快的来到了正月十五日。
这一天是最后一日假期,所有人都要参加早朝,一来收收心,二来就是宣布一下今年的施政纲领,然后聊聊天,吹吹牛,给自己上上弦,然后迎接有一个充满忙碌的正统五年。
乾清宫内,顾兴祖跪在地上头也没敢抬,胳膊发着抖,一句话没敢说。
朱祁镇却是展开双臂任由内侍们打理着自己的衣服。
看打理的差不多了这才开口道“让你办的事儿,办的如何了?”
顾兴祖咽了咽口水颤颤巍巍道“陛下,臣已经办妥,幼军右卫和中卫凌晨之前就已经全面接管了紫禁城防务。臣敢保证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朱祁镇点头,然后淡淡道“做的很好,你交通秦藩这事儿就过去了,朕也允了,以后好好练兵,再好好的带出来一个好的将领接你的班,等到郕王就藩你就跟着一起去吧。”
说罢,猛的收手对着王振道“去,把弁服取来穿上。”
王振愣了一下,随后点头“是,万岁爷。”随后去找弁服了。
巨大的落地镜前,朱祁镇微微整理了一下衣装,然后扭头问道“如何?”
王振微微躬身笑着道“小爷您穿上弁服。老奴仿佛看到了先帝,小爷您要是把那把九龙宝剑提上,离得远了恐怕别人都会以为是太宗爷当面呢。”
朱祁镇却没有笑,而是伸手点了点王振,随后对着顾兴祖道“下去吧,好好值守。”
顾兴祖闻言如蒙大赦立刻行了一礼,然后亦步亦趋的倒退着离开了。
朱祁镇这才继续吩咐道“大伴,你去知会一声,朕要亲拜太庙和天地社稷。
朝会就推到明天吧。”
王振应诺,正准备去传令,却被再次叫住。
朱祁镇继续开口道“既然朕穿着弁服,那就该骑马,你去告诉仪仗局,别弄那些虚的。”
王振再次应诺,然后缓缓退了下去。
朱祁镇这才抬头看向天空,然后伸出双手朝着天空微微一握,自语道“此后,天下尽在掌握矣。”
接着,接过金英递过来的马鞭,大步走向已经安排好的御马,提鞍上马,稍一用力,随着御马一声鸣叫,飞速朝着太庙驰去。
午门外,杨士奇铁青着脸冷哼一声,并未说话。
杨溥却是淡淡开口道“王总管,陛下旨意究竟是何意思?如此视正旦大朝会如无物,岂不是太过儿戏了?”
胡荧轻轻开口道“岂止是儿戏,简直就是胡闹,于谦,你常伴帝侧,难道就不知情吗?”
于谦躬身行礼然后道“阁老言重了,下官亦多次劝阻,陛下也未有非要改变正旦大朝会之意。
下官实在不知陛下今日竟会如此出格。”
“出格?我倒觉得陛下没有做错,杨首辅,陛下今年也不过才十四岁,既然亲掌大权了,露出小孩心性也再正常不过吧?
再说了,陛下是要祭拜太庙和天地社稷,也没有胡来,怎么就是胡闹呢?”
成国公淡淡的开口反驳之后对着王振道“总管先去回报吧,就说我等会在天坛恭候陛下。”
王振点头转身就要走,却听到一声断喝“慢着!”
却是杨士奇黑着脸开口了“还请王总管告诉陛下,我等会在皇极殿御道恭候陛下,天坛还是不要去了,正月毕竟还未回暖,这样的天气年轻人和老年人都受不了风吹冷冻的。
还望陛下以天下为己任,莫要因此伤了身子。”
说罢右手猛的拽住又要说话的杨溥,继续道“王总管,还请劳烦再次传信吧。”
王振闻言点头,紧了紧身上的大氅一溜烟跑了回去。
这时杨溥才对着杨士奇问道“首辅这是何意?怎就不让我等说话了?”
杨士奇随手指了指离得不远的站岗士兵道“你也是博闻强记的,好好看看这些人有哪些地方不对?”
杨溥闻言环顾四周看了看,随后讶异道“他们不是殿前司的?”
杨士奇点头道“幼军。”
杨溥闻言恍然大悟,然后无奈点头,对着杨士奇拱手一礼,便不再说话了。
过了好一会儿,王振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杨士奇面前道“杨老先生,万岁爷准了,还请内阁诸位跟都察院一起维护好秩序,然后去皇极殿前朝拜。”

杨士奇点头,随后转头吩咐了几句。
随后文武百官在内阁和御史的监督之下按照规矩站好,随后在王振的带领下缓步向着皇极殿走去。
皇极殿殿前广场,与其说是皇极殿,不如说是皇极殿工程。
因为此时皇极殿主体工程还未完工。
所以文武百官们只能在广场上分列站好,静静的等待皇帝的到来。
就在此时,却听到一阵整齐的脚步声和哗啦哗啦的甲胄碰撞声。
定力不足的偷偷瞥了一眼,随后便正视前方一言不发了。
随着甲胄碰撞声,整齐的脚步声,曾经经历过靖难的杨士奇脸色骤然一变。
杨溥更是喃喃道“这是要干什么?”
旁边的胡荧淡然道“闭嘴,静待。”
张辅只是瞥了一眼随后便默然而立。
成国公似笑非笑的看着由远及近的幼军军士,低声道“纸架子,唬人够了。”
却看到一队队军士依次停在了御道上,其间隔就犹如测量过一般。
待到军士们站定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皇极殿正门前的王振高声喊道“陛下驾到~~众臣行礼~~”
三大殿自从被烧过一次后一直没有整修完毕,后来朱祁镇主持通过了重修三大殿的决议。
不过前几天宫里传令,要把皇极殿废墟彻底清理,然后先暂时停工。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阮安还是听命行事,将皇极殿彻底的清理了个干净。
高大的,宽广的地基此时一片空旷,堪比一个小型广场了。
王振的声音因为没有遮挡物传播的倒也算远。
站立在台阶之上的军士完整的听到了王振的声音。
随后接着将声音传递下去。
随着声音一个个传递,众文武官员全部整齐的跪于地上三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可此时王振却没有叫起,而是面对着文武官员的方向跪下。
就在此时一阵清脆的马蹄声传来,朱祁镇骑着御马,从文武官员来的方向缓缓行来。
随后朱祁镇翻身下马,一手按剑,大步流星的向着皇极殿地基走了过来。
每当朱祁镇路过一名军士时,那名军士便单膝跪地一手捶胸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一声声万岁声,朱祁镇终于走到了王振跟前。
朱祁镇轻声道“起来,叫起”
王振低低的应了一生诺,然后站起来喊道“起~~”
然后身旁的军士一个传一个喊道“起,谢恩~~”
官员们统一喊道“谢陛下~~”随后站起来按班排好,然后静静的等着朱祁镇发话。
朱祁镇看着空旷的皇极殿,此时这里没有满汉双文。
只是大火之后又被清理的一片地基,空旷、一览无余。
朱祁镇微微闭目,随后长舒一口气缓声道“臣总理河山朱祁镇敬告上天……”声音随着军士的传播响彻整个广场。
“朕以冲龄得继大统,未敢忘怀太祖太宗创业之艰辛,自即位以来,谨怀敬畏之心,诚心观政。
未敢忘百姓之艰辛,至今五年有余,万千思虑偶有一得,禀报上天。
自千年以降,得国最正者,莫过炎汉、皇明;
汉高祖以布衣之身,集众谋士军将,艰辛苦战而掩有天下。
太祖高皇帝,淮右布衣,提三尺青锋,率百万之军,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此得国之正无出其右。
然我皇明之统亦难免以叔凌侄,致我太宗皇帝身受恶名。
实子孙难以忍受也,故自今日起,靖难之后,除贱籍、允科举、允还原籍。
并告列祖列宗,臣孙愿遵循太宗之遗诏,使我皇明,无汉唐之和亲,两宋之岁贡。”
说到这里,朱祁镇缓缓转身面对台阶下的文武官员,缓缓抽出手中宝剑,猛然用力。
只听沧的一声,宝剑正好扎进了砖缝之中。
朱祁镇面对着文武百官和众军士高声道“堪定国是,以此为基,我皇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使我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存!
明军威武!大明万岁!”
台阶下,幼军军士一起高喊“明君威武!大明万岁!明君威武!大明万岁……”
在这一声声声浪中,杨士奇暗自叹息“罢了…罢了…不中用了,该退了……”

sitemap